镇长管好财务工作需从制度、监督、能力三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明确职责分工
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一支笔”审批制,书记、镇长负责全局财务,分管领导负责部门预算,财政所负责核算与监督。 - 500元以下支出由镇长审批,500元以上需书记、镇长联签;
2000元以下由主管副镇长审批,2000元以上需联席会议讨论。
规范审批流程
建立“三审三批”机制:经手人初审、部门负责人审核、镇领导审批,未达程序的票据不予报销。 - 专款专用原则,严格区分政府支出与部门经费。
强化资产与资金管理
实行“村财镇管”制度,完善“四议两公开”程序,确保收支审批、票据管理等全流程规范;
加强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盘点,建立责任监盘机制,防范盘亏风险。
日常监督机制
财政所定期对账目、票据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
镇长每月至少进行1次财务工作检查,覆盖收支、资产等关键环节。
专项审计与第三方监督
每年开展财务收支专项审计,重点审查专项资金使用合规性;
引入第三方理财机构,规范资金运作,防范金融风险。
专业能力培训
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参加《会计法》《会计准则》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每季度开展财务评比,激励规范操作。
阳光公开机制
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群等平台,每月公示收支明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村民代表定期参与财务监督的机制,增强财务透明度。
债务管理 :严格新增债务审批,清理存量债务,防范财政风险;
信息化建设 :推广使用财务软件,实现收支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
通过以上措施,镇长可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性、透明度和效率,保障乡镇财政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