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园林中的灯具种类丰富,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石灯/石灯幢
流行于汉代,以石材为骨架,装饰有动物俑灯(如猴灯、狮灯)或几何纹样,兼具照明与装饰功能,象征权力或祥瑞。
宫灯
以细木为骨架,外绘绢纱或玻璃图案,兼具照明与景观装饰作用,常见于古代园林和宫殿,体现古典韵味。
陶灯
战国时期出现,早期陶豆是最早灯具雏形,后发展为青铜灯、陶灯等,造型多样,包括人俑灯、仿日用器形灯等。
玉灯
西汉时期出现,以和田青玉等材质制成,造型精美,如盘形灯盘、莲花形座,属贵族专用器物。
雁足灯
秦代代表性灯具,形似大雁腿部,可同时点燃三支烛,结构精巧。
省油灯
唐代发明,通过灯体蓄水降低油温,减少挥发,节省灯油25%-30%,是古代节能技术代表。
景观照明 :草坪灯、景观灯用于园中道路和草坪,强调艺术氛围。
宗教与民俗 :文殊菩萨灯、麒麟送子灯等蕴含宗教寓意,狮猴灯象征升官发财。
地域特色 :四川以双盘藏青灯为主,山西以壶形灯为特色,体现地方文化。
从战国陶豆到汉代青铜灯,再到唐宋陶瓷灯,灯具材质与工艺不断进步。宋代出现白釉灯、青瓷灯,明清时期则与书画、吉祥纹样结合,形成独特风格。
注 :不同历史时期的灯具演变,反映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如陶豆到青铜灯的演变体现了从平民到贵族的权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