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底稿是审计人员在执行财务审计过程中编制的工作记录,其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具体包括:
审计项目信息
包含被审计单位名称、注册地址、财务报表期间等基本信息。
审计对象信息
记录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如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版本等。
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计划
说明审计目标、范围、时间安排及风险评估结果。
具体审计程序
包括函证、监盘、分析程序、抽样检查等步骤的描述及执行情况。
审计证据收集
记录采用的方法(如观察、询问、函证)、证据来源及可靠性评估。
财务指标与比率分析
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的财务指标、趋势进行评估,识别异常波动。
风险识别与评估
分析潜在风险领域(如坏账、存货跌价),并提出应对建议。
审计调整记录
记录对财务报表的调整项(如会计政策变更、错误更正)及依据。
数据验证
核对财务报表数据与原始凭证、银行对账单等的一致性。
审计意见形成
基于证据分析,形成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的审计意见。
管理建议
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或风险点,提出改进建议。
原始凭证与账簿
包括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合同、发票等。
辅助性文件
如银行对账单、访谈记录、实地盘点表等。
完整性 :确保所有审计程序和证据均有记录。
准确性 :数据录入和计算需严格核对。
截止性 :交易需记录在正确会计期间。
审计底稿需经审计师签名确认,并作为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在法律诉讼中可提供证据支持。不同审计机构可能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底稿格式,但核心内容应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