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普 什么是可转移就业

什么是可转移就业

发布时间:2025-05-03 13:27:05

可转移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或农业劳动时间不足,主动或被动转移到非农业领域(如工业、服务业等)就业的过程。这一概念涉及人口流动、经济结构调整及社会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内容,具体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条件

人口范围

主要针对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劳动力,通常要求男性16-59岁、女性16-49岁,并具备劳动能力。

转移原因

包括农业资源枯竭、技术落后、政策引导(如户籍制度改革)、经济收入低、家庭搬迁等。

转移方向

主要向非农业领域转移,如工业、服务业、城镇企业或经商,但也可跨省流动。

二、实施流程与保障

就业登记

符合条件者需通过村就业服务站或户籍所在地乡镇社保办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纳入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

权益保障

转移就业人员可享受迁移地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公共服务,部分地区还提供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

证照管理

部分地区要求办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许可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作为享受政策补贴的依据。

三、政策意义与社会价值

经济层面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社会层面

帮助改善农村贫困状况,减少城乡差距,推动城镇化进程。

资源优化

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劳动力供需匹配,提高整体经济效率。

四、与其他就业形式的区别

自愿转移就业 :基于个人自主选择,如外出务工、创业等。

强制转移就业 :因自然灾害、政策强制等不可抗力因素转移。

总结 :可转移就业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制度设计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需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
本文【什么是可转移就业】由作者 山东有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载提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有货号 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有货号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