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贸易收支
包括货物贸易(进出口货物)、服务贸易(运输、旅游、金融等)和初次收入(职工报酬、投资收益)。
货物贸易 :通过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货物价值,如中国向美国出口电子产品、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等。
服务贸易 :涵盖运输、旅游、金融、保险等服务交易,例如外国游客旅游收入、企业对外提供软件设计服务收入等。
初次收入 :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的工资、薪金(职工报酬)及对外投资获得的股息、利息等。
二次收入 :指单方面转移,如侨汇、捐赠、援助等。
劳务收支
指除货物贸易外的服务交易,如运输、旅游、教育、金融咨询等服务的进出口。
单方面转移
无直接对应的经济回报,包括汇款、捐赠、侨汇、国际援助等。
记录资本流动,包括长期和短期资本的流入与流出:
直接投资 :如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工厂、并购本地企业等。
证券投资 :包括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买卖。
衍生品交易 :如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跨境交易。
官方储备变动 :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增减,用于调节汇率和支付国际收支赤字。
国际收支平衡表通常分为三大账户:
经常账户 (综合反映贸易和非贸易收支)。
资本账户 (记录资本流动)。
金融账户 (涵盖储备资产变动)。
国际收支平衡 :当收入等于支出时称为平衡,反之则为逆差。长期逆差可能影响汇率稳定性和物价水平。
统计意义 :反映国家对外经济关系,是制定经济政策、监测经济健康的重要工具。
以上内容综合了国际收支的广义与狭义定义,既包含外汇交易,也涵盖非货币性经济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