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务报表中,资产通常按照流动性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具体包括:
货币资金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
短期投资
如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等,需在一年内变现。
应收款项
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款项融资等因销售产生的债权。
存货
包括原材料、在途物资、库存商品等。
预付款项
为购买商品或服务预先支付的款项。
其他流动资产
如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
指企业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资产,主要包括:
固定资产
如房屋、设备、无形资产等长期使用的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对其他企业的投资,通常持有时间超过一年。
长期待摊费用
一年内未摊销完毕的费用,如租金、装修费。
投资性房地产
用于出租或资本增值的房地产。
资产负债表通常按以下方式组织:
左方(资产) :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按流动性递减排列。
右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包括流动负债(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和非流动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以及所有者权益(如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
资产负债表需满足以下平衡关系:
$$
text{资产} = text{负债} + text{所有者权益}
$$
其中,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资产结构分析
通过计算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等指标,判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资产变动分析
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资产总额,分析企业资产增长或减少的原因。
综合分析
结合负债率(负债/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等指标,评估企业财务健康状况。
通过以上分类和结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资产配置、偿债能力及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