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审查是法律实务中的核心环节,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资格性审查
确认合同当事人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资格,如企业需具备营业执照且经营范围与合同内容相符。
自然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法人需审查营业执照、年检情况等。
身份信息与授权审查
核实双方身份信息(如姓名、地址、联系方式)与营业执照保持一致。
代理签订需提供授权委托书,担保人需具备担保资格。
合法性审查
合同条款需符合《民法典》等法律规定,避免与强制性义务冲突。
合同名称应与性质相符,避免引起误解。
完整性审查
必备条款是否齐全,包括标的、数量、质量、价格、支付方式、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
特殊条款需符合招标文件或法律规定,如政府项目需备注审批延迟免责。
公平性审查
条款是否对等,避免显失公平的约定。
质保金、违约金等条款需合理可行。
书面形式要求
优先采用书面合同,重要合同需加盖公章或签字。
电子合同需符合《民法典》规定。
格式规范性
文字表述准确,避免歧义,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附件(如技术协议、图纸)需与正文一致且合规。
签字盖章
签订人需具备相应权限,签字或盖章位置符合要求。
生效条款
明确合同生效条件(如公证、审批通过等),避免时间冲突。
争议解决
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如仲裁、诉讼),并明确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
合同审查需从主体、内容、形式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合同依法成立、有效且可执行。不同场景(如工程合同、商业合同)可能侧重特定条款,建议结合具体业务需求制定审查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