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校未就业是指具有国家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学历的毕业生,在离校后两年内既未签订劳动合同,也未自主创业的状态。具体定义和特征如下: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时间范围 :通常为毕业后的两年内;
就业状态 :未签订任何形式的工作合同或自主创业;
社保缴纳 :在择业期内未参加社会保险。
学历要求 :涵盖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全学历层次;
户籍限制 :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
身份认定 :即使签订劳动合同,若处于离职后未就业状态仍可能被认定为未就业。
实名制登记 :可到求职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实名登记,享受一次性300元求职创业补贴(按季度拨付);
就业支持 :提供就业见习、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帮助;
档案与社保 :择业期内档案可保留在学校,未就业期间无需缴纳社保。
准应届生认定 :大四学生通常可视为准应届生,可提前签订合同并就业,但仍属于离校未就业范畴;
身份保留 :离校未就业状态保留两年,期间可保留应届生身份,享受相应政策。
以上信息综合了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官方文件及各地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