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协议中的“乙方”指代需接受就业安排的个人或团体,具体身份需根据协议类型和签订场景确定,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身份定义
指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作为就业服务的接受方,与学校及用人单位共同签订三方协议。
协议作用
作为高校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
保护毕业生劳动权益的重要凭证;
明确三方权利义务关系。
协议内容
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岗位安排、薪资待遇、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
身份定义
指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受雇提供劳动的个人。
协议作用
约束用人单位履行用工义务;
明确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核心条款。
协议内容
除基本信息外,重点包含工作内容、职责、绩效评估、解除合同条件等。
在委托就业协议等特殊场景下,乙方可能是:
委托人 :如需第三方提供就业推荐或安置服务的个人或机构;
被服务对象 :接受委托提供特定服务(如职业培训)的群体。
总结 :就业协议中乙方的具体身份需结合协议类型判断,学生就业协议中通常为毕业生,劳动合同中为劳动者,其他场景则可能涉及不同主体。签订时建议仔细阅读条款,明确各方权利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