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夜晚的照明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合了实用性与艺术性:
油灯
燃料 :以牛油、桐油、菜油等植物油为主要燃料,富贵人家会使用香油或鲸油以增加光线亮度并驱虫。
结构 :采用葫芦形灯体,灯芯多用苎麻等细软材料捻制,部分宫廷使用铜制长明灯,通过专人添油维护。
蜡烛
蜡烛在唐代已广泛使用,常与油灯配合使用。普通民众可能使用自制的简易蜡烛,而贵族家庭则偏好质地细腻的蜡烛以提升照明体验。
灯笼
功能 :兼具照明与观赏性,常用于节日庆典(如灯节)或贵族出行。
类型 :包括纸质灯笼(便携且可悬挂)、琉璃马灯(防风耐用)等,装饰精美且工艺复杂。
巨型灯轮
唐睿宗时期(713年)曾制作过高达20丈(约60米)的巨型灯轮,悬挂5万盏花灯,成为当时城市夜景的标志性景观。
宫廷专用照明
宫廷使用特制香油灯,光线明亮且无油烟,部分大型建筑(如宫殿)配备专门的照明系统。
火把 :适用于短距离照明,需备用多支以防燃尽。
篝火/火把 :原始或特殊场景使用,但照明范围有限。
唐代已出现"更点"制度,由专人负责夜间照明管理,确保街道和重要区域有足够光线。
综上,唐代夜晚的照明方式以油灯为核心,结合蜡烛、灯笼等工具,并通过特殊装置(如灯轮)提升照明效果,同时融入艺术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