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就业工作的推进,综合多地区实践经验,可从以下方面系统化推进:
完善政策配套
制定就业补助资金、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例如,某市通过政策宣传月、实地督导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政策落地生效。
精准靶向施策
针对不同群体(如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失业人员)制定专项计划,如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部署重点任务,为农村劳动力建设务工车间并开展技能培训。
简化办事流程
优化补贴申领流程,精简证明材料,压缩办理时限。例如,某地通过“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实现补贴申领“零材料、零跑动”。
强化资源整合
建立联审联核机制,统筹协调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等资源,建立周调度更新机制,确保就业数据及时准确。
加大扶持力度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如某市全年发放5亿元)、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培训(如电子商务培训)。例如,某县通过“家门口”务工车间,帮助农民实现就地就业。
激发创业热情
通过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导师制度、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劳动者创业意愿。如某市打造40家示范性创业工作站,培育年新增就业1.9万人。
线上线下结合
依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展“舒心就业社区”“舒心就业村屯”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全覆盖。例如,某市通过社区就业服务站,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对接服务。
精准匹配就业
建立就业信息精准匹配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岗位与求职者的精准对接,提高就业成功率。
强化就业监测
建立月度就业指标通报制度,对进度滞后的地区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全年目标高质量完成。
兜牢民生底线
通过政策兜底、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措施,确保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未就业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就业。
通过以上多措并举,可系统推进创业就业工作,实现稳岗位、扩容量、保重点、强服务、优环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