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保险行业的监管框架,保险牌照主要分为以下类型,涵盖不同业务主体和业务范围:
保险公司牌照
允许机构从事各类保险业务,包括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如寿险、健康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农业保险等,以及再保险和法定保险业务。
保险经纪牌照
代表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收取费用。需满足较高注册资本(5000万以上)和专业人员配置要求,可全国经营。
保险代理牌照
代理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分为区域经营(无注册资本要求)和全国经营(需5000万注册资本+网销资质)两类。
保险公估牌照
负责保险标的的评估、鉴定和理算,需独立于保险公司和投保人。
保险营销服务许可证 :允许机构开展保险营销活动,但业务范围受限。
互联网保险牌照 :仅4张,授予具备互联网承保和理赔能力的机构(如众安保险、泰康在线财险等)。
人身险牌照 :涵盖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等,与财产险牌照(车险、财产险等)形成区分。
财产险牌照 :专注于非寿险业务,如车险、企业财产险等。
保险经纪/代理牌照:需较高注册资本(5000万以上)和专业人员团队。
互联网保险牌照:由头部科技企业持有,需符合特殊监管要求。
近年来准入门槛持续收紧,2024年仅5家机构获批筹建或开业,主要涉及外资引入和风险化解。
以上牌照类型覆盖了保险行业的主要业务主体和运营模式,不同牌照对应不同业务权限和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