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分析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围绕和声理论、分析方法及应用展开,具体课程内容因院校和培养方向略有差异,但核心课程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基础和声
掌握和弦构成(如三和弦、七和弦等)、和声功能(主、下属、属功能)及调式系统(自然/和声/旋律小调)。 典型内容:四部和声写作规范、和声节奏与终止式。
和声分析
学习和声进行规则(连接、转位、终止)、和声结构分析及不同时期和风格特点(巴洛克、古典、浪漫等)。 实践环节包括乐曲和声分析作业。
调式与调性
深入研究大小调体系、调式转换方法及调性在音乐中的功能。 重点掌握主音定位、调性确立及和声标记(如I、IV、V)。
和声风格分析
分析作曲家作品中的和声思维与语汇特征,如浪漫主义时期的色彩性运用。 课程可能包含案例分析及写作训练。
和声历史与发展
探讨和声从巴洛克到现代的发展脉络,理解不同时代音乐的和声创新。 通过历史案例理解和声风格的演变。
和声创作
学习旋律创作与和声编配技巧,尝试独立完成和声作品。 包含风格化音乐分析与写作训练。
音乐分析综合训练
结合曲式、复调等理论,对复杂音乐作品进行整体分析。 强调跨学科思维,提升音乐理解与表现能力。
现代音乐分析 :聚焦爵士、电子等非传统音乐的和声语言。
和声编配与制作 :学习为乐器组合设计和声方案。
音乐表演实践 :结合演奏技巧与和声分析,提升舞台表现力。
理论联系实践 :通过分析经典作品与创作练习,强化理论应用能力。
跨学科融合 :与作曲、演奏、音乐史等课程结合,形成完整音乐素养体系。
以上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和声的分析、创作及应用能力,为音乐创作、演奏及学术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