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就业形势的感想,结合多方面的信息分析如下:
供需矛盾突出
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2025年预计达1222万人,而岗位供给面临多重压力:
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如广西2021年11.6万人、某高校2900多人);
全球金融危机叠加,沿海及发达地区企业倒闭潮(如东莞鞋厂、亚洲玩具厂等),导致就业岗位减少。
结构性矛盾显着
用人单位不仅要求专业技能,还注重综合能力,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部分求职者因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
提升专业能力
应当扎实掌握专业知识,通过考证、实习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做好职业规划
结合自身兴趣与社会需求,制定短期和长期职业目标,避免盲目跟风。
调整就业预期
需理性看待薪资待遇,避免因片面追求高薪而延误就业。建议先就业后择业,通过工作证明自身价值。
宏观政策支持
政府通过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推动经济回升等措施,为稳定就业提供支撑。例如,节后企业开工复产加速,农民工流动有序,就业市场呈现回暖趋势。
新兴领域机遇
随着新技术(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的应用,新兴行业对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可关注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当前就业形势既充满挑战,也孕育机遇。大学生需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灵活调整就业策略,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形成协同育才、协同就业的良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