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蝉的诗句,虞世南的《蝉》是唐代咏蝉诗的代表作,全诗如下: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首联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垂緌”指蝉触须形似古代官帽缨带,暗喻诗人自身身份;
“饮清露”象征蝉高洁品格,与俗世绝缘;
“流响出疏桐”以梧桐树的高挺特性,衬托蝉声的悠远清越。
颔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通过“居高”与“声自远”的对比,强调品德高尚者无需外力便能声名远播;
“非是藉秋风”以反问形式,突出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托物言志 :以蝉的栖高饮露、声远传播,隐喻自身清廉品格与远大抱负;
语言凝练 :四句诗仅20字,却蕴含丰富意象与哲理。
该诗作于李世民时期,当时虞世南因直言敢谏获赞,常以诗会友。此诗作可能借蝉鸣表达对自身政治理想与人格坚守的信念。
作为咏蝉诗的开山之作,为后世文人提供了重要范式,如王维《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静谧意境,亦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