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就业基地是指在村级行政区域内,依托闲置资产或资源开发的,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的产业聚集地。其核心功能是通过产业聚集和就业服务,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具体特点如下:
提供就业岗位
基地以服装缝纫、家纺生产、手工编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例如:
岷江村通过手工编织实训基地帮助60多人就业
双乐村就业基地吸纳40名贫困群众就业
北歧河村手套加工厂提供数百个岗位
促进就近就地就业
基地多设在村民家中或村集体闲置资产上,减少村民外出务工需求,例如:
双乐村利用双河小学原址建设厂房
光明村通过京东就业基地实现100%就业率
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通过引入龙头企业或劳动派遣公司,基地不仅提供就业岗位,还带动村集体收益,例如:
双乐村就业基地为村集体带来4万元年收益
巨各庄镇巨隆酒庄通过劳务中心实现村民稳定就业
政府引导与资源整合
各级政府通过政策支持,盘活闲置资产(如校舍、厂房),引入企业入驻,例如:
宣州区通过“就业基地+龙头企业”模式帮扶贫困户
京东在光明村设立物流、仓储等岗位
精准帮扶与技能培训
针对贫困群体开展技术培训,解决缺技术、缺资金问题,例如:
安莲村通过“就业基地+龙头企业”模式为122户贫困户提供岗位
密云县巨各庄镇通过劳务中心与酒庄合作实现村民就业
岷江村 :通过手工编织实训基地,帮助300多人就业,村民制作的仿真熊猫产品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双乐村 :原小学改造成家纺生产厂,年收益4万元,吸纳40名贫困群众就业
光明村 :京东设立就业基地后,实现100%就业率,涵盖物流、仓储等领域
就业基地通过产业聚集和就业服务,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推动乡村振兴。例如:
增强村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实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减少外出务工成本
综上,村里就业基地是乡村产业发展与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通过资源整合与精准帮扶,助力乡村经济繁荣与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