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的标志可以从法律、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进行界定,具体如下:
就业的法律标志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关系是就业的核心要素,包括:
劳动合同 :书面或口头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用工主体 :由公司、企业、机构等依法成立;
工时与报酬 :约定工作时间、工资及支付方式。
就业的直接经济标志是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劳动收入 :以工资、奖金、津贴等形式定期支付;
收入标准 :通常需满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超过该标准视为充分就业。
就业还需满足社会认可性条件:
社会分工 :劳动需被社会普遍认可为一种职业活动(如教师、医生),而非个人家庭内部的分工;
非无酬劳动 :如自我学习、家庭主妇劳动等不视为就业。
灵活就业 :如兼职、自由职业等,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同样属于就业范畴;
不充分就业 :指劳动时间少于法定标准或报酬低于最低工资的人群。
综上,就业的标志是劳动关系、劳动收入及社会认可性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