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完就业协议代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就就业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力,但尚未正式确立劳动关系。具体含义如下:
三方协议性质
就业协议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共同签署的三方协议,属于教育部门制定的就业管理依据,用于规范毕业生就业流程(如户籍、档案处理、就业率统计等)。
法律效力与约束力
协议明确三方权利义务,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具有约束力,毕业生不得随意变更就业意向,违约需承担违约金或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以协议为接收毕业生的凭据,学校以协议统计就业率。
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就业协议不等同于劳动合同,仅作为未来签订劳动关系的基础。毕业生离校后,需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以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工资、工时等具体条款。
核心作用
确定就业意向:表达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共识。
保障权益:为毕业生户籍、档案转移等提供依据。
促进就业管理:帮助学校统计就业率、制定就业计划。
建议 :签订协议后,毕业生应关注用人单位是否按约定接收并办理相关手续,离校前务必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