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四就业形势呈现出以下特点,综合多来源信息分析如下:
毕业生规模创新高
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创历史新高。叠加硕士、博士及中专技校毕业生,求职人数激增,岗位竞争压力显着提升。
供需矛盾突出
部分传统行业(如制造业、零售业)因技术升级或经济调整缩减招聘,而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虽需求旺盛,但门槛较高,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技能供需错配
高校培养体系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低技能岗位面临自动化替代风险,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
学历贬值与专业过剩
部分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生供过于求,导致部分人需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如外卖员),学历优势减弱。
新兴行业与地区集中
东部沿海及数字经济核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提供更多优质就业机会,但竞争异常激烈;中西部地区虽政策支持,但薪资水平和发展空间有限。
传统行业转型压力
制造业、房地产等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升级或裁员潮,就业岗位减少;新兴行业对人才需求旺盛,但需具备相关专业背景。
求职提前与竞争强化
超过60%的毕业生在大四上学期开始求职,80%有实习经历,但投递简历超过50份的比例仅39.2%。
稳定性需求提升
51%的毕业生将稳定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倾向选择福利完善的企业。
政府层面 :需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优化高校专业设置,缓解技能供需矛盾。
个人层面 :建议尽早实习、积累经验,关注新兴行业动态,提升技能竞争力;同时合理规划职业规划,降低对体制内岗位的过度依赖。
综上,2025年大四就业形势以竞争加剧、结构性矛盾为核心特征,需通过政策引导与个人努力实现就业与发展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