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品德考试的内容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要求可能因考试类型(如教师招聘、职称评审等)有所差异,但核心内容基本一致:
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学校荣誉。
爱岗敬业
忠诚教育事业,勤恳敬业,认真备课上课,承担班主任等任务,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保护学生安全健康,不歧视或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不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
为人师表
严于律己,衣着得体,言行文明,尊重家长,拒绝有偿家教。
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持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基础法律
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及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小学/初中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青少年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相关知识
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如素质教育、因材施教)
教师职业意识与自我反思能力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笔试 :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如案例判断)、阅读理解等。
面试 :教学设计、教学演示、情景模拟、教育评价等。
终身学习 :需背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点。
案例分析 :结合教育场景,分析教师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规范。
建议考生以最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结合学科知识与教育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复习,并通过模拟题和真题训练提升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