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志愿录取是高校招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核心特点和注意事项如下:
在每批次常规志愿录取结束后,部分高校因生源不足、考生退档等原因未完成招生计划,省级教育考试院会公布缺额计划,允许未被录取且分数达标的考生重新填报志愿。这一机制为考生提供了第二次选择机会。
生源不足 :高校在首轮投档时考生人数未达计划指标;
退档情况 :考生因不服从调剂、身体原因放弃志愿或未到校就读。
信息发布 :省级招办通过官方渠道(如官网、招生办公告)公布缺额院校、专业及计划数;
填报志愿 :未被录取考生在指定时间内填报“征求志愿表”,可填报与原志愿同批次的院校;
录取调整 :高校根据考生志愿和分数进行二次录取,通常会提高平行志愿的投档线。
机会成本 :征集志愿是“最后的机会”,考生需综合评估是否接受录取,避免因盲目填报影响后续志愿;
信息核对 :需仔细核对缺额院校、专业及填报规则,防止因信息误差影响志愿有效性;
分数波动 :部分考生反馈征集志愿的投档线可能高于原平行志愿,建议合理定位。
以2025年为例,第一批至第四批的征求志愿通常在常规录取结束后10-15天进行,具体时间由各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安排。
征求志愿录取通过二次填报机制,平衡了考生选择权与高校招生计划,但考生需谨慎评估机会成本与自身匹配度。建议考生在填报前咨询学校招生办或老师,充分了解缺额专业的前景及录取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