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选3”是指考生在高中阶段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高考的等级考试科目。这一改革于2019年全面实施,旨在打破传统文理科壁垒,实现科目组合的自主化。
科目组成与选择范围
考生需从6门科目中选择3门,涵盖人文社科类(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与技术类(物理、化学、生物)。
录取模式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模式:
依据 :3门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成绩 + 3门选考科目成绩;
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5个维度)。
科目组合特点
灵活性 :考生可根据兴趣、特长及未来专业规划自由组合科目,例如文科生可选择历史+地理+政治,理科生可选物理+化学+生物;
限制 :部分高校专业对选考科目有明确要求,考生需满足专业组规定。
改革意义
该改革使考生能够更好地匹配个人优势与职业规划,促进教育公平。
学习规划 :未选择的科目将不再学习,考生需提前规划高中阶段的学习路径;
志愿填报 :填报志愿时需参考高校专业组对科目的具体要求。
通过“6选3”,考生拥有了更广阔的科目选择空间,但同时也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