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综合评价(简称“综评”)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招生录取方式,通过多元化评价标准选拔人才。其核心特点和要素如下:
综合评价招生综合考量 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 以及 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 ,通过多维度评价形成综合成绩,按比例择优录取。
高考成绩
作为基础性评价指标,反映学生学术能力。
高校考核结论
包括高校组织的 笔试、面试、实践能力测试 等,评估学生的专业潜力、综合素质或特殊能力。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体现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
综合素质评价
覆盖 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 等方面,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方式。
高校特色要求
各高校根据自身定位和培养方向,设定专项指标,如竞赛获奖、科研项目、社会服务经历等。
流程特点
高中阶段需完成学业水平测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参加高校组织的考核活动(如面试、笔试);
综合成绩按高校规定比例计算,通常为高考成绩×30%-40%、高校考核×20%-30%、学业水平测试×10%-20%等。
核心意义
打破传统“一考定终身”模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潜力;
为高校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特殊人才;
促进高中阶段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注重综合素质提升。
适用人群 :学科竞赛获奖者、社会实践活跃学生、有特殊才能或潜力的考生;
备考建议 :需结合自身优势,制定个性化发展计划,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成果展示。
综上,综合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旨在实现高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向全面、客观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