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地理专业主要学习地理科学基础、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方向的核心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培养地理教学、资源管理、环境规划等能力。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通识课程
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思想政治理论等基础课程,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课
地球科学基础 :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等,系统学习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特征。
地图学与制图 :学习地图制作原理、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
自然地理学方向
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等,研究自然环境要素的分布规律及演变机制。
实践课程包括野外考察(如南京瓜埠山地质锤实习)、污水处理厂参观等。
人文地理学方向
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例如,通过统计分析人口密度、城市功能分区等案例,理解人文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信息科学方向
GIS原理与技术、遥感导论、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掌握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能力。
资源环境方向 :资源地理学、环境变迁及环境保护、3S技术应用等。
城乡规划方向 :城市规划原理、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设计等。
工程方向 :地质工程、环境工程、遥感图像处理等。
实习环节 :通过南京自然地理实习、地质锤实践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
综合实践课程 :如自然灾害评估、环境污染治理方案设计等,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科领域 | 核心课程示例 | 基础课程支撑 |
---|---|---|
自然地理学 | 气候学、水文学、地貌学 | 地球科学基础、地图学 |
人文地理学 | 人口地理学、城市规划、经济地理学 | 社会科学基础、GIS技术 |
地理信息科学 | GIS原理、遥感技术、数据库管理 | 计算机技术、数学基础 |
以上课程设置结合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在地理科学、资源管理、环境规划等领域的综合素养。具体课程安排可能因院校和方向略有差异,建议参考目标院校的官方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