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条件,其分类方式多样,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高原
海拔500米以上,地势相对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广阔地区,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山地
海拔超过500米,地形起伏剧烈,坡度陡峻,沟谷深邃,多呈脉状分布。
丘陵
绝对高度≤500米,相对高度≤200米,地面崎岖不平,起伏和缓。
平原
地势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及沿海地区,适宜农业发展。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可发展农业、工业及交通枢纽。
已利用土地
包括耕地(种植)、林地(森林)、草地(牧业)、工矿交通用地及居民点用地。
宜开发利用土地
如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等。
暂时难利用土地
包括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因自然条件限制难以直接利用。
按土地覆盖类型 :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按资源属性 :自然土地(未利用)和人工土地(已利用)。
土地资源不仅包括地表形态,还涉及其生态功能(如生态用地)和社会经济价值(如旅游用地)。不同地形和利用类型的土地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合理规划可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