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气象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涵盖理论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应用技术及实践环节,具体如下:
气象学基础
掌握大气现象(如温度、湿度、气压)及天气系统(如锋面、气旋)的基本原理。
大气物理学与动力学
研究大气的物理性质(温度、湿度、辐射)和动力学过程(环流、波动),并学习数值模拟技术。
气候学
探讨气候形成机制、分类及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天气学原理
分析天气系统特征(如锋面、气旋演变)及现代观测技术(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应用气象学
将气象知识应用于农业、水文、环境等领域的实践技术。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学习台风、干旱、暴雨等灾害的监测、预警及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学
专注农业环境中的气象要素分析及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气象信息服务
掌握气象信息加工、传播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人工影响天气
学习云播种、防雹等技术及作业规范。
气象观测与实习
通过地面观测站、雷达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数值预报与模拟
使用WRF等软件进行天气预报模型训练与结果解读。
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
实践台风、暴雨等灾害的实时监测与应急响应。
遥感与气象信息服务 :结合GIS技术进行气象数据可视化。
大气污染概论 :分析气象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数学、物理、化学 :提供科学思维与实验技能训练。
计算机技术 :学习数据处理、编程及数据库管理。
气象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气象观测、预报、服务系统运营、农业气象技术等工作,部分领域需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如气象观测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