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考编曲考研的内容通常涵盖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三个维度,具体要求因院校和专业差异较大,但核心内容可归纳如下:
音乐学基础知识
包括乐理(音高、音程、和弦、调式等)、和声学(和声结构、调性理论)、复调(多声部音乐分析)及曲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
音乐史与作品分析
需掌握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及重要作曲家作品的分析方法,考察对音乐发展脉络的认知。
作曲与编曲技术
旋律创作与和声处理;
配器法(乐器组合与声部设计);
MIDI制作与编曲软件操作(部分院校要求)。
视唱练耳
准确视唱乐谱、听音辨谱及节奏训练,考察音乐感知能力。
作品集
需提交个人创作作品集,包含旋律、和声、编曲等完整作品,展示音乐风格与技能。
分析与创作能力
现有音乐作品分析(如结构拆解、风格判断);
命题创作(如歌词配乐、短片音乐策划)。
面试与学术能力
面试中可能涉及作曲理念、作品创作思路的交流;
论文写作(如音乐教育研究、音乐史论文)。
公共课 :政治理论、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为必考科目;
学校差异 :部分院校可能增加乐器演奏、视唱练耳等考核,建议提前咨询目标院校招生简章。
建议考生以目标院校最新招生简章为准,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复习计划,重点突破和声曲式、作曲技巧等核心领域,并通过大量实践提升作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