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自动通信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涵盖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及实践课程,具体如下:
数学类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信号处理、系统分析等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物理类
大学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解电磁场理论、波的传播特性及天线原理。
电路与电子技术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掌握电子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基础。
通信原理
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与处理,通信系统性能指标分析。
数字信号处理
采样、量化、编码及滤波器设计,应用于语音、图像处理等领域。
移动通信
蜂窝网络、多址技术、切换机制及移动信道特性。
光纤通信
光纤传输原理、器件特性及光纤网络设计。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波传播、天线原理及微波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
卫星系统组成、轨道设计及通信协议。
网络通信
TCP/IP协议、网络架构及网络安全。
无线通信
无线信号调制解调、无线网络设计与优化。
光通信
光纤器件、波分复用及光网络技术。
电子电路实验
基础电路设计、模拟电路测试及故障分析。
通信系统实验
调制解调器、光纤连接、网络搭建等实践操作。
项目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及团队协作训练。
5G/6G通信
新兴移动通信标准、毫米波技术及网络切片。
物联网与云计算
物联网架构、传感器网络及云平台应用。
人工智能在通信中的应用
机器学习算法、数据挖掘及智能网络优化。
编程语言 :C/C++、Python,提升系统开发与数据分析能力。
操作系统 :UNIX服务系统,适应通信行业技术环境。
项目管理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的团队协作与时间管理。
通信专业课程体系强调理工融合,以数学、物理为基础,以通信原理为核心,覆盖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学生需通过实验与实践提升工程能力,部分院校还提供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向选修课程,以满足多样化职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