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老的学校名称,根据历史发展可分为以下两类:
夏代
最早的学校形式为"校",主要用于祭祀礼仪和基础教育。
殷商时代
学校名称为"庠",是地方性教育机构,规模较夏代有所扩大。
周代
国学 :天子或诸侯设立的最高学府,分"太学"(教授六艺)和"小学"(以书、数为主)。
乡学 :地方性学校,称为"庠"、"序"、"校"、"塾"等。
特殊机构 :如"稷下学宫"(齐国),为半公半私性质的教育机构。
辟雍
西周时期设立的皇家子弟学校,属于最高学府,是最早的教育制度之一。
蒙馆
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属于地方性教育范畴。
大学概念的演变 :夏商周时期的"大学"与现代意义不同,主要指贵族子弟学校(如辟雍、泮宫),而现代大学是近现代才出现的教育机构。
地域性称呼 :不同地区对地方学校有不同称谓,如齐国的"稷下"、鲁国的"泮宫"等。
以上名称和制度均源于中国古代礼制,与现代教育体系存在本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