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常见虚词,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并列关系
表示两个动作或事物并列存在,一般不译,如《劝学》中“蟹六跪而二螯”。
例:剑阁峥嵘而崔嵬。
递进关系
表示后一事比前一事更进一步,可译为“并且”“而且”,如《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例: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承接关系
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可译为“就”“接着”,如《祭十二郎文》中“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转折关系
表示前后意思相反或对比,可译为“但是”“却”,如《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例: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假设关系
表示假设条件,可译为“如果”“假如”,如《冯婉贞》中“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例: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如《劝学》中“吾尝跂而望矣”。
例:其如土石何。
第二人称
作定语时译为“你的”,如《促织》中“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反问语气
作状语时译为“为什么”“怎么”,如《赤壁之战》中“何不按兵束甲”。
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程度副词
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这样”,如《琵琶行》中“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表示对象
如《论语》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的“于”。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表示时间
如《史记》中“不拘于时”中的“于”。
例:学于余。
语气助词
如《孔雀东南飞》中“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的“何”。
例:此事体大,必以告于公。
结构助词
如《论语》中“吾与点也”中的“与”。
例: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如《论语》中“夫子喟然叹”中的“叹”。
虚词 | 用法 | 例句 |
---|---|---|
而 | 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修饰 | 蟹六跪而二螯 |
何 | 疑问代词/副词/语气助词 |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乎 | 疑问/感叹/语气词 |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 于 | 对/在/介词 | 父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