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可分为以下核心目标:
服务国家战略
响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区域教育发展需求,如服务黄河三角洲、山东、江苏等地教育体系,培养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的"双师型"教师。
立足地方特色
结合地方教育资源,如绍兴、黄河三角洲等地的文化背景,培养具有地域教育情怀的教师。
师德师风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依法从教意识,以"四有"好教师为职业理想。
培养高尚师德,具有家国情怀,成为学生成长引路人。
专业素养
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具备经典文本分析、写作等能力,熟悉教学规律与基本技能。
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育人能力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个体差异,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备班级管理能力,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形成良好的育人效果。
创新与发展
把握教育改革动态,具备问题意识与研究能力,能在实践中持续反思与改进。
适应未来教育变化,通过终身学习与协作沟通实现专业成长。
"双师型"素质 :既懂学科知识,又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
区域适应性 :能根据不同地区教育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如方言教学、特色课程开发等。
毕业5年后成为小学/中学骨干教师,具备教学、班级管理及教育研究能力,部分方向向学科带头人发展。
以上目标体系体现了师范专业对师德、能力、素养的全面要求,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