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高等数学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课程内容覆盖范围、深度及适用专业不同,具体分为以下两种常见体系:
数学一
覆盖内容:高等数学(78%)、线性代数(2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
适用专业:工学门类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如数学、物理、计算机等)
特点:难度最高,要求系统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核心内容。
数学二
覆盖内容:高等数学(56%)、线性代数(2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2%)
适用专业:经济学门类(如金融、工商管理等)、管理学门类部分一级学科
特点:不考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部分难度低于数学一。
数学三
覆盖内容:高等数学(56%)、线性代数(2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2%)
适用专业:经济学门类(如财政学、金融工程等)
特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核心内容,侧重应用能力。
部分高校将高等数学分为 A、B、C、D四个等级 (如考研数学的1、2、3、4级),难度依次降低:
A级 :涵盖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适用于理工科专业;
B级 :侧重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不考;
C级 :难度更低,可能侧重基础应用;
D级 :基础课程,内容最简单。
课程难度差异主要体现在是否包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高等数学部分的深度;
建议考生根据目标专业和考试要求选择对应等级,并系统复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