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1895-1967),原名心远,以笔名“恨水”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作品多涉及自然景物、人生感慨及历史典故。以下是其诗词的整理与分析:
《天柱山》
以雄浑笔触描绘天柱山的壮丽景色,如“巍然天一柱,雄镇斡维东”,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浪淘沙·登陶然亭吊香冢》
通过“古郭夕阳斜”“断碑荒冢接寒沙”等意象,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意境苍茫。
《忆江南》系列
共十阕,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江南水乡的四季风光,如“帘外月,眉样玉沟斜”“十里槐花残雪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采桑子·拜文丞相祠》
借古抒怀,通过“英雄不作寻常死,死也惊人”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
《水调歌头·其一》
融合边塞与思乡之情,“秋风似老友,送爽到吾家”“胡笳声断古城霞”,意境开阔。
情景交融 :善于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结合,如《天柱山》以山势喻人格,《忆江南》以景写乡愁。
典故引用 :常引用历史典故增强作品内涵,如《采桑子》中的“文丞相祠”。
语言风格 :兼具儒雅与豪放,既有“绿槐低处屋三间”的婉约,也有“披发独上西山”的激昂。
张恨水是民国时期着名作家,其诗词以细腻的情感刻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研究近现代文学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