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是中国政府为促进教育公平、增加农村及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以下是关于该计划的综合解读:
高校专项计划,又称“农村学生单独招生”,是高校在招生计划中专门划出部分名额,定向招收来自边远、原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的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
招生对象
主要面向边远、原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就读的农村学生。
基本条件
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考生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且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考生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国家专项计划
由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各省重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由教育部统一安排,主要支持原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学生。
地方专项计划
由各省根据本地教育发展情况设立,支持本省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学生,具体实施区域和名额由省级教育部门确定。
高校专项计划
由高校自主申报,经省级教育考试院汇总后统一公布,侧重招收特定高校优势专业领域的农村学生。
报名
考生需在高考报名时选择专项计划志愿,提交户籍、学籍等证明材料。
录取
先于普通高考录取,单独排队;
根据高考成绩和高校专项计划指标综合录取,降分比例通常为10%-20%。
该计划通过专项招生名额倾斜、简化报名流程等措施,为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进入重点高校的机会,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助力乡村振兴。
具体实施区域以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名单为准;
部分省份(如安徽、四川)将国家专项计划与地方专项计划合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