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月是中国传统历法中以冬至为分界点的月份划分方式,具体指 农历十一月 ,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子”。以下是详细说明:
基本划分
子月从冬至所在的农历月开始,至次年小寒前结束,共包含 21-22天 (具体天数因年份和干支历法差异略有不同)。
地支纪月体系
中国古代采用十二地支纪月法,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顺序为:子月(农历十一月)、丑月(农历十二月)、寅月(农历正月)等,以此类推至腊月。
阴阳哲学 :子月对应地支中的“子”,象征万物初始、阳生之象,《尔雅·释天》中解释“十一月为辜,故也。阳生,欲革故取新也”,寓意万物更新。
生肖关联 :农历十一月属鼠,与生肖鼠对应的地支“子”一致。
干支历法差异 :部分资料提到“子月从大雪至小寒”,这一划分方式存在争议。更权威的干支历法以节气为分界,将子月定为冬至所在的月份。
实际应用 :在八字命理中,子月用于确定月柱的天干,例如2025年3月(农历正月)对应的月柱为“庚辰”。
综上,子月明确为农历十一月,其划分依据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