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核采购合同是保障企业资金安全、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以下是财务审核采购合同的核心要点及流程说明:
合同审批流程
确认合同审批流程完整,无越权审批现象,需经相关部门协同审核。
预算与资金管理
核对采购额度是否在预算范围内,企业是否有足够资金支付。
审查付款方式(如赊购、分期或货到验收后付款),明确首付比例(服务类建议不超过10%)。
银行账户与付款条款
确认乙方银行账户信息完整,注明付款期限。
约定分期付款节点(如验收合格后、质保期结束后)及尾款支付条件。
税务条款
明确税率、发票类型(建议索取增值税专票)及开具时间,防范税务风险。
质量与验收条款
约定验收标准、方法及不合格退赔机制,保障公司利益。
对于服务类合同,明确服务完成后的验收节点。
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
审查赔偿条款是否公平合理,明确争议解决方式(如协商、仲裁或诉讼)。
设定违约金计算方式,评估潜在财务影响。
合同主体资格
核对供应商公司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等信息的真实性。
条款符合性
确保合同内容符合《合同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政策。
实用性评估
审查合同条款是否便于执行,是否与公司运营流程和战略目标一致。
分工协作 :业务部门负责初步商务条款审核,财务部门重点把控财务风险,法务部门提供法律合规审查。
文档管理 :合同签订后需及时归档相关文件(如验收报告、入库单、发票等),便于后续追踪和审计。
定期复盘 :对大额或长期合同进行定期风险评估,调整付款计划或合同条款。
通过以上步骤,财务部门可有效降低采购合同中的财务风险,保障企业资金安全与合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