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结合权威信息源整理如下:
现金流与利润不匹配
净经营性现金流长期低于净利润(如净现比低于0.5或收现比低于0.8),或存在“高存高贷”现象。
利润多年稳定但无现金分红或再投资,或存在营业利润与投资收益反向变动。
资产负债率异常
账面货币资金远超业务需求,或“高现金与高负债”并存,短期借款利息远低于存款利息。
毛利率异常
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或与经济周期不符(如经济下行时仍保持平稳增长)。
库存与营收不匹配
营收大幅增长但库存激增(如营收增10%库存增50%),或存货周转率持续下降。
融资与资金占用
高存高贷、利息收入与支出比例不合理,或存在大股东违规担保、资金占用问题。
关联交易隐蔽
通过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或虚构海外收入、隐藏关键收入。
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
大幅增加且长期无法转固,或通过资本化形成资金闭环。
收入确认违规
跨期确认收入、虚构关联交易或显失公允交易。
实控人“驱动型”造假频发,内控体系薄弱,或存在资本化(如偿还应收款)等违规操作。
总结 :识别财务造假需综合分析现金流、财务指标、资金运作及关联交易等多维度数据,结合行业特征和公司治理情况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