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协议形式即三方协议,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就就业事项达成的书面约定。以下是具体解析:
定义与性质
就业协议(三方协议)全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由教育部统一制定,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正式确立劳动关系前签订的书面协议。它属于民事合同,与劳动合同不同,后者仅涉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
核心作用
对毕业生 :明确就业意向、薪资待遇、福利保障等,是办理档案派遣、户口迁移及就业落户的重要凭证。 - 对用人单位 :作为招聘计划、岗位安排及毕业生信息核实的依据。 - 对学校 :用于统计就业率、制定就业方案及管理毕业生相关手续。
协议内容
包含毕业生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等)、就业岗位、服务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确保三方权利义务明确。
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主体不同 :三方协议涉及三方,劳动合同仅涉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 - 法律效力 :三方协议在正式入职前具有约束力,入职后自动终止;劳动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签署流程
通常需通过学校就业平台(如浙江省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线上申请,线下盖章完成,具体流程因地区而异。
总结 :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法律文书,通过三方协同保障权益,需仔细阅读条款并严格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