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参保率低的问题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可分为以下原因:
用工形式差异导致参保意愿低
灵活就业人员通常与用人单位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属于“自由职业者”范畴,企业无需承担社保缴费义务。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直接选择不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
经济压力与成本考量
企业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需承担全部费用(约60%-80%),且社保缴费基数与当地平均工资挂钩,逐年上涨。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这增加了运营成本,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更倾向于减少非必要支出。
收入不稳定与缴费能力不足
灵活就业人员普遍面临收入波动,部分人月收入仅能覆盖基本生活,难以承担社保缴费。例如,上海2019-2024年灵活就业人员最低缴费标准上涨57.15%,但仍有近半数人参保。
社保费用过高与经济压力
个人需全额承担社保费用(约20%-30%),且最低缴费标准普遍超过1万元。对于收入不稳定的群体来说,这笔支出可能挤占其他生活开支,导致参保意愿降低。
对社保保障的疑虑
部分灵活就业者对社保待遇(如养老金、医疗保险)的实际价值存疑,认为缴费与收益不匹配。例如,一些人在年轻时未参保,年老后面临养老困境,但参保后仍需自费享受基础医疗服务。
社保覆盖范围有限
我国社保体系仍存在“漏保”“脱保”现象,部分灵活就业岗位(如建筑、保安等)因政策调整被纳入清退范围。
自主参保意愿强烈
灵活就业人员享有自主选择权,不参保不会受到法律强制。部分人选择“15年缴费期结束即停止参保”,以减少长期缴费压力。
信息与认知不足 :部分灵活就业者对社保政策、缴费标准及权益保障了解有限。
就业流动性高 :频繁更换工作导致社保断缴风险,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社保问题需从完善政策、降低缴费门槛、提供补贴等多方面入手。建议政府探索全民化社保体系,对低收入群体给予补贴支持,同时加强社保宣传,提高参保意识。企业也可通过签订劳动合同、设立挂靠公司等方式合规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