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中课程体系以学科和科目两个维度构成,具体设置如下:
共通科目 (必修)
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科目,包括:
国语(含国语综合、国语表现等8个子科目)
地理历史(含世界史、日本史等)
公民(含公共、伦理、政治·经济等)
数学(含数学1-3、数学A、B、C等)
理科(含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基础等)
外语(含英语基础、交流英语等)
保健体育、艺术(音乐、美术、工艺等)
学科内细分科目
以国语学科为例,包含国语Ⅰ至Ⅱ、国语表达、现代文、古典文等8个子科目。理科包含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目及地学基础。
必修科目 (基础能力培养)
高一:共通科目及部分选修科目(如数学I、生物基础等)
高二:分科后必修科目(如数学2、物理基础等)
高三:根据大学方向选择必修科目(如文科需社会研究、理科需数学B等)
选择必修科目
学生需从理科Ⅰ或理科Ⅱ中选择1-2小科,或组合学习。
选修科目
文科方向:国语、外语、社会、艺术、家政等
理科方向:物理、化学、生物、地学、计算机科学等
职业方向:技术、农业、护理等特色课程
分科机制
通常在二年级开始分科,分为文科、理科及职业方向课程。普通高中约占44%,综合高中36%,职业高中22%。2. 教材与考试
学科内教材不统一,学校自主性较大。普通高中以升学为导向,选修科目与大学专业关联。3. 综合素质教育
包含体育、艺术、家庭课程等,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与大学升学紧密相关,例如重点大学需侧重数学、科学等科目。普通科课程泛用性较强,综合高中则提供职业导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