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声附和的人在汉语中常被称作 应声虫 ,这一称呼源自一个寓言故事,原指一种寄生在人腹中的虫子,会模仿人的声音并逐渐放大。后来演变为比喻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的心理现象。
墙头草 :比喻立场不坚定,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方向,如“他性格像墙头草,见风就倒”。
随波逐流 :形容没有主见,随大流,如“他总是随波逐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人云亦云 :直接描述缺乏主见,只会重复他人观点,如“他说话从来都是人云亦云”。
出处 :成语“应声虫”最早见于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原文为“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近义词 :包括随波逐流、见风使舵、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等。
综上,随声附和的人最典型的称呼是 应声虫 ,同时也可用其他成语如“墙头草”“随波逐流”等表达类似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