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恩母亲的诗句,中国古典文学中流传着许多感人至深的篇章,以下是精选的代表性作品及解析:
一、经典古诗篇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母爱的细腻与无私,成为感恩母亲的千古名篇,被朱熹列为“人皆有母,谁无父母?母者,天下最亲也。”的典范。
《别老母》——黄仲则
“拊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母别时的悲痛,反衬母爱的伟大。
《劝孝歌》
节俭篇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以质朴语言歌颂母亲的辛劳与奉献。 - 思念篇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通过时间跨度,表达母爱的永恒与跨越时空的牵挂。
二、现代诗篇
冰心《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以童真视角表达对母亲的眷恋与思念,语言清新而深情。
海涅《致我的母亲》
“我的傲气是如此刚强,一到你的幸福的亲切的身旁,我常常感到自卑而畏缩不前。”
西方文学中难得的母性颂歌,展现母亲对子女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
三、其他经典引用
杨维桢《慈母爱》 :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通过历史典故,赞颂母亲在危难中的坚守。- 白居易《母别子》 :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以悲怆笔触描绘母子分离的痛苦,成为送别诗的典范。
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母爱的多样性与伟大,既有具象的关怀描写,也有抽象的精神象征,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