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动力专业主要学习工程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核心课程,同时涵盖能源开发、动力系统设计与控制等多方面内容。具体学习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数学与物理基础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计算工具。
大学物理(含热学、光学等),理解能源转换的基本物理原理。
工程基础课程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等,培养设计、制造和系统分析能力。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研究热能与机械能转换规律及热量传递方法,为动力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实验
掌握流体运动规律及传热设备设计方法,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
动力机械基础
包括内燃机原理、锅炉原理与设计、汽轮机原理等,涉及传统动力设备的工作机制。
根据不同方向细分:
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 :热力发电、燃料与燃烧技术、动力装置测试技术。
动力机械及自动化 :内燃机设计、汽轮机自动化、柴油机原理。
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 :制冷原理、空调系统设计、泵与风机性能分析。
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 :热力发电厂运行管理、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实验课程 :涵盖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等,强化理论应用能力。
实习与设计 :包括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选修课程 :根据方向选择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智能装置自动化等前沿领域课程。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掌握能源转换与动力系统设计的核心技术,具备:
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与工程实践能力;
能够从事能源开发、动力设备设计、运行管理及新能源技术研究;
较强的创新思维与工程优化能力。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所高校的课程设置,具体课程安排可能因学校或专业方向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