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做账中的“借”和“贷”是会计记账的核心概念,其含义和运用规则如下:
符号性质
“借”和“贷”是会计记账的符号,与中文本义无关,可用“左”和“右”替代。 - 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
记账方向
采用“左借右贷”的规则,所有账户均遵循此原则。
账户类型 | 借方变动 | 贷方变动 | 示例 |
---|---|---|---|
资产类 | 增加 | 减少 | 购买设备:设备(借) 支付现金(贷) |
成本费用类 | 增加 | 减少 | 采购原材料:原材料(借) 支付工资(贷) |
负债类 | 减少 | 增加 | 还款:应付账款(借) 借款:短期借款(贷) |
所有者权益类 | 减少 | 增加 |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 股东投资:实收资本(贷) |
收入类 | 减少 | 增加 | 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贷) 结转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借) |
有借必有贷
每笔交易需同时记录至少两个账户,且借方金额与贷方金额相等,确保会计等式平衡。
借贷必相等
例如:资产增加100元,负债增加50元,收入增加50元,需记录为:
资产:借方100
负债:贷方50
收入:贷方50
(100 = 50 + 50)。
场景 :企业购买办公设备
分录 :
资产类:固定资产(借)
财务费用:贷(假设涉及利息)
原理 :设备增加(借方),支付费用导致现金减少(贷方)。
“借”和“贷”是会计符号,用于表示账户余额的变化方向,而非实际资金流动方向。通过合理运用借贷规则,可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