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套路主要分为虚构业务和会计技术处理两大类,核心手法涉及收入、资产、现金流等关键环节的虚假操作。以下是主要套路及识别要点:
虚增收入
虚构客户与合同 :注册空壳公司或利用关联方伪造销售合同,制造虚假交易流水(如农业公司虚构水产库存)。 - 提前确认收入 :在客户未实际收货或服务未完成时提前入账(如出口企业“在途变在账”)。 - 关联方交易 :通过高价销售关联方资产或虚构交易掩盖资金缺口(如药企关联销售)。
虚增利润
虚增资产 :虚报存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如养殖企业虚增扇贝库存)。 - 操纵资金流 :伪造银行对账单或利用承兑汇票构建虚假循环。
资产注水
虚增存货/固定资产 :在难盘点行业虚报数量或价格(如獐子岛“扇贝跑了”)。 - 伪造在建工程 :虚报研发费用资本化或基建投入。
负债隐身
表外负债 :通过SPV或应付账款变借款掩盖债务。 - 存贷双高 :账面现金充足却大量借款,可能隐藏资金挪用。
虚假现金流入
伪造银行对账单 :虚构存贷双高现象(如东方集团13.66亿现金对应141亿负债)。 - 虚假回款 :通过关联方提前偿还应收账款降低减值。
虚假现金流出
虚构采购 :通过高息贷款或关联方交易套利。 - 存货异常消耗 :存贷双高企业可能通过虚假采购消耗现金。
财务指标异常 :应收账款周转率骤降、存货周转率异常、存贷双高。- 合同与物流存疑 :缺乏真实交易背景、虚假验收单或空壳公司频繁交易。- 关联方交易异常 :交易价格远高于市场水平、频繁跨期交易。
通过综合分析财务数据与业务逻辑,结合非财务信息(如行业趋势、管理层变动),可有效识别财务造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