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涵盖理论基础、核心专业课程、实践技能及选修方向,具体如下:
数学基础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微分方程等,为控制理论提供理论支撑。
电子与电路基础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学、信号与系统等,涉及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基础。
编程与工具
C语言、C++、Python、MATLAB等编程语言,以及仪器仪表自动化、DSP控制器等工程实践工具。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基本理论(如拉普拉斯变换、传递函数、根轨迹法)、经典控制方法(PID控制)及现代控制技术(状态空间、最优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
非线性控制(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等前沿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器件、电力拖动系统、变频器应用等,涉及电力系统的控制与优化。
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
传感器原理、智能检测方法、仪器仪表自动化等,用于实现系统的感知与反馈。
机器人控制技术
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算法。
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
基于模型的系统参数提取与优化方法。
网络数据库与嵌入式系统设计
数据库系统设计、嵌入式硬件开发及实时控制。
人工智能在控制中的应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在控制系统的融合。
实验课程
传感器实验、电路设计实验、PLC编程应用等,强化动手能力。
设计课程
电力拖动系统设计、自动化仪表设计、运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等。
系统仿真与建模
MATLAB/Simulink建模、DSP控制器仿真、系统辨识仿真等。
控制工程导论 :系统工程方法论与工程实践。
通信原理 :信号传输、网络控制等基础。
英语/日语 :专业文献阅读与交流。
控制专业课程以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结合为特点,建议学生重点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等核心课程,同时选修方向课程以拓展知识面。实践环节(实验、设计、仿真)对掌握控制技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