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联是律诗中第三联的统称,具体指律诗中第五、六句组成的对偶句。以下是详细说明:
位置划分
律诗四联结构为:首联(第1、2句)、颔联(第3、4句)、颈联(第5、6句)、尾联(第7、8句)。
对仗要求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即词性、句法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但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以王湾《次北固山下》为例:
首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第1、2句)
颔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第3、4句)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第5、6句)
尾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第7、8句)
其中,“海日生残夜”与“江春入旧年”构成对仗,体现了时间交替的自然哲理。
颈联作为律诗的核心部分,常承担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前启后 :通过颔联的铺垫,颈联进一步深化主题;
艺术升华 :如王湾的颈联,既呼应首联的思乡情,又为尾联的归隐理想做铺垫。
排律与长律 :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但颈联的划分仍以八句为界;
对仗类型 :包括工对(同类词相对)、流水对(分句关联)、句中对(句中词对应)、借对(音同字不同)等。
综上,颈联是律诗中兼具结构与意境的重要部分,需通过精妙的对仗和深邃的意象传递诗人的情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