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号是考试组织机构为考生统一编排的14位数字编码,用于标识考生身份及考试信息。其具体构成和用途如下:
前两位 :年份代码(例如2024表示2024年参加考试);
中间两位 :考区代码(如32代表江苏省);
第9位 :考试类别代码(如45代表物理+化学组合,65代表历史+化学组合);
第10位 :科类代码(如1代表普通类,3代表体育类,4代表艺术类);
后两位 :考生顺序号(在同一考区、科类中唯一标识考生)。
身份识别 :在高考报名、考试、成绩查询等环节用于确认考生身份;
信息匹配 :确保每位考生与报考信息一一对应;
志愿填报 :作为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
唯一性 :在特定考试中,考生号与考生信息严格绑定,不可重复;
信息泄露风险 :考生号包含敏感信息,需妥善保管,避免泄露;
地区差异 :部分省份存在特殊编码规则(如广东省考生号含5位,其中包含考生属性码)。
若考生发现考场分配的考生号与预期不符,应立即联系监考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