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伐桂的故事最早出自 汉朝 的文献记载,但经过历代文人加工,至 唐朝 时故事情节更加完善。
故事起源
汉朝皇族刘安组织编撰的《淮南子》(公元前216年)中已提及吴刚伐桂的雏形,但描述较为简略且存在多个版本。
核心情节
吴刚因学仙不成被天帝罚至月宫砍伐月桂树,树随砍即合,永无休止。这一核心情节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得到系统化描述。
文化影响
唐朝诗人李白在《将进酒》等诗中引用此典故,进一步传播了吴刚伐桂的形象。至宋代,中秋赏月习俗与吴刚伐桂的传说结合,形成文化符号。
综上,吴刚伐桂的故事虽源于汉朝,但成熟形态出现在唐朝,并对后世文化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