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最新信息,今年高考改革的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取消文理分科
全国范围内取消传统文理分科要求,实行"3+3"或"3+1+2"选科模式。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其余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为选考科目,考生最多可自主选择3门。
考试科目调整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依据,占比30%-40%(不同省份有差异)。
部分省份(如浙江、上海)已试点将英语听力与笔试合并为"1分+1分"计入总分。
学业水平考试改革
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考试,合格性考试每年两次(高二/高三),计入高考总成绩。
选考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高考后,成绩按比例计入总成绩。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由学业水平考试、社会实践、创新思维等6-10项构成,占比30%-40%。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部分高校将评价结果作为录取参考。
"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
普通高校录取以统一高考成绩和选考科目成绩为基础,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专科批部分专业仍可能要求"物理+化学"组合。
招生专业调整
理工农医类专业普遍要求"物理+化学",但专科批部分院校工科、医科专业要求放宽。
部分高校探索"专业(类)+学校"平行志愿投档模式。
外语考试改革
英语听力与笔试分值合并,口语考试纳入部分省份总成绩。
部分省份(如浙江)实行"3+1"模式,未涉及文理分科。
高职院校分类招生
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逐步成为高职主渠道。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科目组合多样化,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方向。
强化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重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推进教育公平 :专项计划覆盖农村考生,录取率显着提高。
以上改革旨在通过多元评价体系,打破应试教育局限,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学生全面成长。